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文科中心举行“新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学术沙龙活动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处 作者:泛北部湾研究团队 日期:2014-09-15 点击:938

      在共建横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背景下,为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致力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广西文科中心“泛北部湾研究团队”于9月10日晚在文科中心学术活动室,举办了第七十五期“人文强桂”学术沙龙,就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及桂林师专等单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本次沙龙由团队首席专家廖国一、刘澈元、刘俊杰、徐毅4位教授共同主持,以“新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广西师范大学在行动”为主题,从历史和现实、国际与国内、学科交叉等多视角分析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景和挑战,并就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地缘、经济、政治等方面加强我区与东盟、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合作区域等问题提出了研究措施和路径。


       廖国一教授首先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简述了其兴衰过程和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双向性,强调海路不仅是丝绸贸易的象征,更是中国或者亚洲与各地区文明交流的通路,其中文明程度、生产力的高低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廖教师结合自身体会就团队研究的创新性和切入点、如何探寻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途径等问题与与会人员展开了讨论。


       随后,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就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在考古学、经济学、经济史等学科的契合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刘澈元教授认为新海丝既是对过去的把握,也是对未来的开拓,指出目前广西的港口建设和发展还较为落后,在贸易伙伴和急需开拓区域合作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刘俊杰教授强调,新海丝是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一环,而研究偏落后的广西如何跳出地缘政治这一视角从经济学角度切入是当今需要考虑的问题。徐毅教授从经济史视角透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由点到域,梳理历史脉络和现实问题,指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以奢侈品贸易为主,影响大但规模小;18世纪之后随着工业化由西而东的扩散,逐渐转向以大众消费品的贸易,成为了加速东西方经济往来的重要桥梁。参加本次沙龙讨论其他老师,如张坚教授、金明玉博士等,还就如何实现和平治海、合作治海和和谐治海新型海洋文明观,以及推进新海丝与国家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本次沙龙的讨论中,团队成员进一步明确了新海上丝绸之路是经济建设中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在国际秩序的重建进程中新海丝的构建仍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何从现有合作机制着手,搭建战略平台,做足“海”的文章,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已成为现今研究的责任和使命。据悉,在本次学术沙龙之后,文科中心将于本月末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共同举办一个题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从泛北部湾到欧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作    者:泛北部湾研究团队
    发布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处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