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深度报道

正文字体:

【献礼教师节• 校友系列报道】周子振:坚守科教前线 培育花山儿女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校友总会秘书处  作者:策划:宣传部 执笔:大学生通讯社 刘露 日期:2014-09-09 点击:1668

      编者按:1985,我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2014,国家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也是中国第30个教师节。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与奉献,师大在引领和服务广西教师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接轨地方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培养质量”这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八十余载春秋,师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扎根西部,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教育第一线辛勤付出,默默地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教育奉献着青春和力量。为此,今年暑假,我校大学生通讯社特派出16名记者深入崇左、百色、北海、河池、梧州、贺州等6个地市,采访了数十位长期服务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等教育事业的师大优秀校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与全校师生们共享他们的教育青春。

 

  身为副校长的他,办公桌却和普通老师的没有多大差别:高高叠起的复习资料占去了半张桌子,笔记本电脑、眼镜和水杯让整个桌面满满当当的。而且他,正在为下午的物理课准备。
 

  回想起过去的执教生涯,他说:“最忙的时候,同时上4个班的物理课,还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就是见缝插针地安排。”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中学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先后担任学校教研组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学副校长,任教二十多年来都不曾放下过“上课”的教师本职。
 

       他,就是周子振,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他是“教学一线”的副校长,坚守科教前沿,培育花山儿女。



       与学生同行,跟上“新课改”


    “课上的桌椅摆成可以围坐的,方便师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一个学习线路图,内容包括课堂上要讲的、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同时,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各小组探讨后,在黑板上展示成果,课堂一下就变‘活’了。”对于宁明中学课改后的一些变化,周子振脱口而出。


       他正在教的2015届学生,正是广西进入新课改后的首届学生。从2012年开始,周子振就和他们一起经历广西课改。在他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学校建立了各项课改新政细则,为高中新课改的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课改的“新”不仅“新”在学生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新”在加入了研究性学习、增加了社会实践等等,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就在上个学期,周子振带领高二年级学生“出动”,做社会实践——远足到宁明军用机场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触动很大,他总结说,“新课改最终培养的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提高起来。”


       周子振认为不同年龄、经验的老师适应课改的程度不一样,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课改步伐不会逼得很紧,但一定要看到‘变’;不强求每个老师千篇一律,最终还是得落实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上。”观察到年轻教师更易接受和适应新课改,与学生产生“共鸣”,周子振组织开展了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让青年教师锻炼和展示自己,并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程设计方法,进而反思、完善自身教学。对学校如何设计教学模式,他说到:“要经过教研组研究和公开课的探索,围绕问题和目标来确定。”对今后课改的目标如何实现,他指出可以借鉴外省课改的先进经验,但也要认识到学校自身的水平,循序渐进,努力提高。在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他与“新课改”前行。
 


       倾注教研,从实际出发
       

       谈起师大,周子振印象最深的是严谨治学的风气和浓厚学风。他在王城校区就读,对校园的印象不仅是风景秀丽,校园建筑还因历史悠久而显庄重、让人肃然起敬。他赞叹道:“那是让人全身心投入念书学习的宝地。”独秀峰下,和来自各地的优秀教师们畅谈学习生活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任课老师对他也有很大影响,“经常到各地讲学的罗星凯教授,还有广西科技界出名人物、曾任师大校长的陈光旨也是物理系的老师。”在师大求学的经历影响、激励着崇尚知识的他,使他不断地努力提升着自己,对教学研究也倾注了更多的心思。


       对于教研工作的意义,他强调说:“我们老师做课题也好、做教育活动也好,都必须切合自己的教育实际、针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而不是大而空。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学生实际。”
 

       教研工作并不是短期活动,往往要经过一学期甚至两年以上的长时间了解和体会,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他强调,教学不能仅仅凭着所谓“经验”,过去传统的“经验教学”方式就体现出理论指导的缺乏。他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做实验,老师应该怎么设计和铺垫,或者做之前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准备、有什么疑难要注意,要指导。而不能像以前只是‘丢’一大堆东西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自己做实验’。但有的学生就是不知道怎样做,到下课还没有做完……”他指出,在教学这个环节,老师怎样设计课堂,设计得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心理认知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落脚点都必须是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课题研究外,宁明中学的教研工作以多形式开展。如各年级组进行日常讨论,各科教研组每周开展经验交流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教师的思想碰撞使教研逐步深入),邀请专家做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周子振提倡并组织有利于提高教研水平的活动;他主持参与研究的《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研究》课题,获得了教育部重点总课题组一等奖。
 

       因材施教,“生源再造”新路子


       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周子振联想到了“初、高中衔接”的问题,因材施教,并开始了大胆的尝试。1997 年,他组织进行了一项探索:在高考结束后,学校安排两段时间,让应届毕业班的老师们到周边初中听课;每个老师至少听本科目两个班的课;课后与初中的师生作交流,具体地了解预备升高中的学生们的状态。初高中老师还进行座谈,在讨论后形成相关的调研报告。
 

       这项活动连续开展了5年,是在宁明县甚至崇左市都从未有过的一种尝试。它能让高中老师们了解准高一生由于初中选择性授课形成的知识缺漏,从而提前做好给学生补充、强化知识的准备,避免过迟了解学生“缺什么”的被动情况发生,也产生了良好效果。至今,宁明中学仍在组织为知识查补的活动。比如,在开学前的军训之后进行一些“补课”,在日常上课时链接相关的初中知识等。
 

       意识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需要被更系统更具体地规范,周子振提出了“生源再造”工程。这一工程首要进行的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平时要按照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直到学生把坏习惯改好为止。“今天又染头发啦、又穿拖鞋进教室啦、又说脏话啦……这些都是他们原来的不良习惯,都要慢慢地改正。”周子振列举着学生的“过错”,呵责的语气中饱含着他耐心劝诫、指引一批批学子端正习性的真情和良苦用心。

 
       要深入地做好“生源再造”工程,常规教学也不能落下,他认为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也是不对的。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有两个,一个是一本上线的人数指标,一个是上三本的人数指标。近些年来全市能完成高考指标的学校只有一两所,宁明中学已经连续几年位列其中,这表现出“生源再造”工程的显著成效。为了“生源再造”得到发扬,周子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让宁明高中更好地发展。

       一个阶段的教育完成后,又要进入下一个阶段——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学生、综合发展学生的过程;“教学一线教研人”周子振注重将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勇于探索、积极应对,使宁明中学的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作    者:策划:宣传部 执笔:大学生通讯社 刘露
    发布单位:宣传部、新闻中心、校友总会秘书处 

周子振与大学生通讯社记者的合影

周子振与大学生通讯社记者的合影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