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教学科研

正文字体:

我校教授受邀在全国华侨华人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图文)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日期:2014-09-03 点击:1220

       8月14日,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青年作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四川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近50人共聚一堂,就如何加强学术交流、加快青年侨史学者成长,促进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整体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会议。
 

       为提升研讨会层次,增强交流成效。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丘立本,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欢, 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徐云作大会发言,向青年学者介绍华侨华人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治学经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广西华侨华人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张坚作为青年作者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伴我快乐成长》的报告。


       报告中,张教授向与会的青年作者介绍了自己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结缘的过程。他表示:自己于1999年进入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读博后,开始接触、了解《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期间,为了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向学界师长求教,他大胆主动地向该刊投稿,并被录用,从而增强了学术研究的自信心、扩大了学术交流的圈子、开阔了学术视野,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毕业之后,他继续借助《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平台,不断提升博士论文有关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的各种思考,正式出版了个人专著,并在广西第1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当中被评为三等奖。张教授告诉与会的青年学者,华侨华人近现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的桥梁纽带,华侨史与中国史、世界史等主流学科相比,属于边缘的交叉学科,在进行侨史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华侨历史(小历史)走向中国史、世界史(大历史),这样在厘清华侨历史的同时,也不断地丰富中国史、世界史的研究内容,进而得到更多主流学界的关注。在小结中,张教授强调了交往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生产力,《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刊物作为中国学者与国外学者交流的平台,是青年学者放飞自己学术梦想的精神家园,是青年学者汲取学界前辈学术精华的沃土,也是青年学者砥砺自己研究能力的大融炉。青年学者应该借助上述学术平台,大胆地与国内外同行对话,向前辈请教,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在报告中,张教授还汇报了自己去年获得的、以广西北海市侨港镇归侨渔民群体为考察点的中国侨联2013-2015年课题《20世纪以来北部湾地区海上跨界疍民族群发展研究》的进展情况。北海市侨港镇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安置署共同建设的最大印支难民安置点,当时安置了近万名从越南归国的归侨渔民,课题所聚焦侨港独特的发展道路及其居民的特殊性,引起了与会领导与学者的浓厚兴趣。
 

        据悉,《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中国侨联)下属的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的杂志。自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是国内刊登华侨华人研究成果数量最多的刊物,1998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2012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本次青年作者研讨会,是新组建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领导班子,借助杂志升级为国内双核期刊之良机,培育青年学者群体,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扩大华侨华人研究在国内的影响,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一项务实举措。


    作    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发布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

张坚教授发言

张坚教授发言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