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白裤瑶的民族文化特征、变迁状况、认同状况,也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近日,我校“创新杯”之“与众不同”调研组全体组员抱着对南丹白裤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奇与向往,怀揣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满腔热情,奔赴南丹县白裤瑶里湖瑶族乡开展了为期4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活动。
白裤瑶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最完整的少数民族之一,素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美誉。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男子穿及膝的白色裤子而得名,人口约3万余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部分散居于河池市拔贡乡和贵州荔波县瑶山乡。
调研过程中尽管天气炎热,小组成员依然热情高涨,一丝不苟地忙碌着。小组主要通过发放问卷、政府部门以及村干部采访、个别相关人士深度访谈和居民集体交谈相结合、参观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等方式对白裤瑶民族进行初步调查。
据调查发现,白裤瑶的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保存得比较完整,当地居民过着比较传统淳朴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白裤瑶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白裤瑶历史传承下来的歌谣文化中的细话歌已少为人们所传唱,白裤瑶的服饰文化则表现为年轻人逐渐被现代服饰所“汉化”等等。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白裤瑶地区的文化认同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增强白裤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感、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该从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总结一些得失,抓住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上下齐动员,让政府、专家学者、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守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徐灿清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白裤瑶服饰(经管学院 周善立摄)
,
调研剪影
,
组员在里湖瑶族乡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