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师大学人”系列报道之十六:罗晓曙(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顾洋 日期:2014-07-04 点击:5403

        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者——记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罗晓曙


  罗晓曙,教授,博士,1961年9月出生于湖北应城。现任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电力电子学会理事、全国复杂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2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2年获广西高校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混沌理论、混沌控制与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主讲数字信号处理、网络分析与综合基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动力学等5门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和电视接收原理、家用视听设备检修、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4门本科生专业课。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技术开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多项专项课题。目前正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教育厅科学基金和3项图像处理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横向项目。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5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项。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被国内外同行引用360余次。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和其它专业奖9项。



  选择教师职业


  出生于湖北应城一个农村家庭的罗晓曙,在县城读高中时遇见了一位影响着他一生的班主任。正是因为受到班主任的感召,学业优秀的他在高考时毅然选择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986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系电子学专业毕业后自愿支边到广西师范大学任教至今。于1998年和2003年,他先后取得了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2009年2月,他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首任院长。
 


  师生共同成长


  刚到广西师大任教时,罗晓曙教的是“电视原理”这门课。虽然他自认为对这门课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但一进入到实践层面他就没有发言权了。因为他不会修电视,也没有修过电视机,他对电视的实际问题知之不多。一次课上,有一位学生向他请教关于修理电视机方面的问题,把他给问倒了,这让他非常难过。为提高教学艺术,他自己摆摊修电视机,在实践中摸索。罗晓曙在教学方面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课越上越好。只要一提到他的课堂教学,他的同事和学生都交口称赞。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反复琢磨,精心备课,主动学习,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他认为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至少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知识丰富(专业知识+通识知识);言语逻辑表达清晰;强烈的责任心。
 

  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师生关系的罗晓曙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之词,因为可能一个小小的表扬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但是,鼓励不是无原则的,也要辅之以严,要做到宽严相济、恩威并重。除此之外,罗晓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他又是一个学术上非常严谨、近乎苛刻的人。在指导学生写论文时,罗晓曙会细致到包括论文的格式和翻译等细节。罗晓曙特别反感在学术上造假和粗心的人,也决不允许在他的学生中出现这两种人。他宁愿学生做不出成绩,也不允许弄虚作假;宁愿学生做慢一点,也不允许粗心大意。罗晓曙对学生们的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学术上养成了良好的科研态度,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近10人分别考上了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还有学生被派往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研修。



  教学改革探索


  罗晓曙深知,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习成绩那再好的学生毕业后都将在择业市场上遇到不小的阻力。于是,他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全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系统思考和梳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后,罗晓曙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方法上,组织创办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重点进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将大学生在实践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动态且开放式的嵌入到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验环节中,使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验环节实现滚动优化。这不仅扩充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电子设计的最新技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03年10月,罗晓曙组织和创办了广西师大的第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过最初创办的艰辛和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这一广西师大最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宏大、功能完善,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工作台位260个,设备价值约120余万元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大学生进行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成功的基础上,罗晓曙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先后主持探索多项教学改革模式。他始终认为:“优秀的工程师不能仅靠黑板和书本培养出来,必须通过综合性的工程实践来训练。”


  此外,罗晓曙和同事们对电子信息本科专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生产实习的组织实施、实习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实习总结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创新基地的专题训练项目和产、学、研综合训练项目引入到专业学习中,不仅圆满完成了生产实习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罗晓曙率领着团队积极与企业合作,与10余家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和科研合作。成功完成了“高精度磨线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电脑自动扭线剥线机控制系统设计”“光纤器件同心度自动化检测仪”等20余个项目,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领航电子工程学院


  从教师到副院长,再到院长,他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作为院长,不仅自己要带头搞好教学和科研,还要引领电子工程学院的未来发展,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设好一支教师队伍。从尽力游说到细心关怀,罗晓曙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引进师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电子工程学院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的人数和3年前相比人数翻了一番。罗晓曙对引进的这些博士评价极高,认为他们业务能力强、勤奋努力,不少人已经成为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优秀的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来之后,就得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平台,以便为教师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在罗晓曙看来,平台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是有助于师生成长的,也是推动着学院发展的。几年来,电子工程学院所搭建的平台,不仅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还有智能机器人及机械设计创新基地,有桂林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与中国电子第34所共同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有智能无人机研发基地,有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数据挖掘与信息安全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与计算机学院合作),有现代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有全国“电子商务师”证书考点,有“3+1”教育模式(实施卓越电子、通信与机械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同事们说:“罗老师是一个只要觉得有一丝希望可以做成的事,就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做成的那种人。他会不停地与别人沟通、交流,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被他的那种认真与坚持所打动。”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和学位点的建设。几年来,电子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目前,电子工程学院现有4个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


  硕士点在原有一个“电路与系统”的二级硕士点的基础上,申报并获批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同时还获得了“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国家日益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位建设工作的背景下,获得的“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对学院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会。学院还积极与计算机学院合作,申报获得了广西自治区特色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


  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已被列入广西“十二五”博士点的建设项目。如果博士点建设成功的话,那将会是广西师大工科教育的又一次腾飞。


  学科建设是由罗晓曙全面负责的。罗晓曙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全院教师对学科建设的投入,以系统的谋篇布局实现了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
 


  罗晓曙是一个“真”教师:教学认真,治学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认真,生活认真。认真使他教学和科研硕果累累,认真使他赢得了全院师生的尊敬与爱戴。他的“真”使他成为一个在全院师生眼中名副其实的教学名师。


    作    者:顾洋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罗晓曙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罗晓曙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

罗晓曙老师(左二)指导实践教学

罗晓曙老师(左二)指导实践教学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