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跃学院学术氛围,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开阔师生研究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育科学学院近期以硕士研究生答辩为契机,邀请多名区内外教育专家、名家来学院讲学,为全院师生呈现了一系列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学术盛宴,在同学们中间引起强烈好评。
劳凯声——我如何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
5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教育系主任劳凯声教师莅临教科院讲学。
劳教授从教育学的学科产生、学科发展以及作为宏观教育学和微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讲述宏观教育学与微观教育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异同,并根据自己对教育学的演讲,将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1985-1995年,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第一个阶段;1995-2005年,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第二个阶段,2005年至今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后改革阶段。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来看,每个阶段的教育改革内容、思路、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现阶段的教育改革矛盾更加突出,形势更加复杂,比如涉及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异地高考等等都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硬骨头”。
周晓琳——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周晓林在雁山校区为我院数百名学生做专题讲座。
周教授以“追求验证真理”为铺垫引出对“科学和科学方法”的论述,指出只有科学和科学方法才是追求、验证真理的有效途径。他认为“科学和科学方法”主要内容有:科学方法的核心特征,科学的四原则,科学精神与科学论文。整场讲座爽朗幽默,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之后,他又重点论述了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包括心理学的研究途径、方法和目标。在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时,指出了自然观察法的局限性,告诫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秉持科学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程方平——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5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教授应邀与我院百余名师生面对面开展学术交流。
讲座中,程方平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为学生讲述了如何做教育研究,怎样拓展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教育研究者应具有哪些素质等问题。程教授认为教育学领域的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哲学和历史学科上要打下良好基础,了解教育史发展过程,归纳教育发展历程呈现出的规律,把握教育问题的本质。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探索教育理论的深刻内涵,并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第二,把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并融通古今中外,学会多元智能、合作学习、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终身学习;第三,教育研究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但要防止科学主义、数字主义、行政主义、经济主义等教条主义的不良学风。
程教授最后总结道:个人的研究离不开同行与群体的互助,研究中的动力和阻力都能促进自己发展。在教育研究中注意借鉴、改造与模仿的区别,学、思、行结合,努力感受自己研究的点滴成功和幸福,激励自己不断攀升。
侯怀银——中国教育学的第一、第二代人
5月29日下午,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侯怀银教授与我院学生开展学术沙龙。
沙龙伊始,侯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探讨研究生应该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生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读研至今,同学们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困惑?等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后,侯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及其主要研究成果。侯教授指出,教育学主要来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要做好教育研究,必须对教育史、与教育科学相关的专业学科有全面的把握,明确教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做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看到学院公布的讲座信息,我就感觉到很兴奋、很期待,这么强大豪华的名家‘阵容’很难得,每一场讲座我都听了,专家们的讲座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他们讲述的内容是经过内化的书本知识,更具有使用价值和可行性,受益匪浅”,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王蕾同学说道。
据悉,教育科学学院从“影响力教育论坛”开展以来,已先后邀请到十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讲学,为广大师生挖掘教育研究的内涵、开阔教育科学的研究视野、提升教育科学研究品味具有重大意义。
作 者:教育科学学院记者团 马玮岐
发布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劳凯声教授讲学
,
周晓林教授讲座现场
,
讲座中同学们提问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