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国家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暨独秀大讲坛“创新的奥秘”系列讲座之四在雁山校区大学生学术报告厅开讲,我校教授、博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黄松做客大讲坛,为师生们作了主题为“锐意创新,学术至上”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解读讲座。
黄松教授在开讲中谈到,“挑战杯”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师生们的第二课堂,希望通过这一期的讲座,能够激起做科研的兴趣,对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有所帮助。他围绕“竞赛活动概览”、“作品要点解读”、“组织经验分享”这三个方面展开话题,详细介绍了“挑战杯”的全称、起源与发展历程、“挑战杯”的特色以及作品类别与参赛资格。在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中,我校组队参赛,并获取三等奖。“挑战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转化”、“两个增强”和“三级报备制度”;其中“两个增强”是指增强竞赛的学术性,增强比赛的实践性,通过引入企业观摩洽谈,促进参赛作品的产业化。
讲座中,黄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指导经验,从作品选题、研究意义的表述、文献综述的作用和创新之处的提炼等方面向在场观众详细解读了参赛作品的要点。他强调,好的题目是作品获奖的一半。在选题上要注重学术性、原创性、开拓性、前瞻性。好选题应该满足学术+现实的基本条件,需要从时代、区域、民族等要素的内涵挖掘中彰显特色,从新概念、新视野、新方法的运用中体现新颖,从超前对策的提出中展现前瞻。并告诫同学们在准备作品的时候,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要突出作品的研究特色与新颖的艺术思想,突出研究手段的创新,突出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文理工应相互见解科研方法,相互学习交流。在研究意义的表述中,不能自我夸大研究价值,切忌“填补空白”、“首次研究”等词的滥用。研究的过程要把握整体性、针对性,避免出现无明显学理意义、现实意义,以及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
黄松教授还分享了成功获得团中央全国首届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奖”的经验。他指出,“挑战杯”最终拼的是学术,这需要学校、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邀请名师做学术性指导。同时,作为导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调研,求真知。交叉学科的学术科技研究是容易出结果的,有交叉才有创新,在选题研究上,把握好学科范围是关键。不过,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追求,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据悉,我校第十二届“创新杯”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在即。此时,开展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解读的讲座,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指导他们更好地准备学术科技作品。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蒋正春 唐巍菱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讲座现场(大学生通讯社 奉偲茗 摄)
,黄松教授解读挑战杯竞赛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