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多家媒体关注“新西南剧展”(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日期:2014-05-23 点击:2312

  广西日报:老根育嫩芽 故地展新篇


  (记者 秦雯)题记——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黎明前最艰难的时候,以欧阳予倩、田汉为代表的戏剧工作者在桂林组织举办一场震撼世界的戏剧活动,30多个团队的上千名戏剧人在桂林上演了持续近百天的文化大戏,以戏剧点燃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史称“西南剧展”。


  70年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基地”和广西文科中心桂学研究团队发起“温故桂林文化城•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重排、重演《秋声赋》《旧家》《桃花扇》《芳草天涯》等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的经典剧目, 纪念那段壮怀激烈的岁月,传承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担当……


  { 燃情岁月 } 以青春致敬经典


  5月16日晚,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田家炳书院近四百人的演出厅座无虚席,“新西南剧展”的开场大戏《秋声赋》正式上演。“草木无情,为什么落了丹枫?像飘零的儿女,悄悄地随着秋风。相思河畔,为什么又有漓江?夹着两行清泪,脉脉地流向湘东……”跨越70年的时间长河,《落叶之歌》再次响起,将我们带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作家徐子羽在漫长的战争阴云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体验着难以排解的苦闷:他和妻子秦淑瑾关系越来越紧张,而前女友胡蓼红的突然到访,使这个家庭关系更为微妙……随着日军炮火日趋激烈,他们搁置恩怨情仇,携手并肩投入民族解放事业。漓江边上徐子羽听见了秋天的另一种声音:我们不要伤感,更不用惊怪,用铁一般的坚定从风雨中、浪涛中屹立起来,这正是我们民族翻身的时代!


  《秋声赋》是著名戏剧家田汉的经典抗战之作,在1944年上演时曾轰动一时,引发“满城争说秋声赋,众人传唱落叶歌”的盛况。70年后,一场国难、爱情、婚姻危机的交织,一出民族救亡与现代启蒙的变奏,个人情感的爱恨交织和时代大潮的绵延激荡,被一群非专业出身的大学生演绎得丝丝入扣……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少观众看到主人公伟大的革命情怀时红了眼眶。“淑瑾和蓼红在国难当头,合力抗拒敌军,掩护孩子撤退。徐子羽在贫困与情愁之间仍能保持理性思维,坚持革命事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二学生郑玉柱感慨地说。


  《秋声赋》全剧30多个演员都是该校的年轻学生,从进入剧组开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艰苦的台词和肢体训练;排练过程有苦也有累,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一年多的筹划组织,半年的努力准备,两个多月的辛苦排练,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参与“新西南剧展”的师生们全力以赴,一遍遍地研磨剧本,就是为了更好地呈现人物,致敬经典。饰演徐子羽的程鹏瑜说:“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都是值得的,希望得到大家认可,也希望以此来传承西南剧展的人文精神。”


  《秋声赋》的成功首演,使得5月17日晚在漓江学院上演的《旧家》引来更多关注。演出当天,不少同学提前一个小时就来排队候场,许多观众站在过道上看完了全场。《旧家》被认为是欧阳予倩的遗珠之作,讲述了1939年硝烟弥漫的桂林城中,一个因战乱得以重聚的家庭,因为一份家产,旧伤未愈,又添新痕的故事。旧势力与新力量的角斗,燃情岁月平凡百姓的冷暖生活,成为该剧的看点。


  据介绍,“新西南剧展”首期将排演《秋声赋》《旧家》《桃花扇》和《芳草天涯》四出经典剧目,剧展以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基础,整合了该校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学科力量,是一个集学科教学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创新、文化创新项目。总导演刘铁群表示:“这次戏剧展演,既是缅怀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是传承中华民族的风骨,我们在桂林旅游胜地打造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同时提炼中国大学的理想风尚。”


  { 沉淀历史 } 以情感拥抱记忆


  桂林抗战文化作为广西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有着深远影响。“在历史闭幕的地方,我们重新出发!”以致敬“西南剧展”为名的“新西南剧展”从筹划初始就引发了各方关注。


  当年西南剧展的组织参与者李任仁先生的孙子李世荣,李文钊先生的女儿李美美等始终关注着剧展的情况,并与师生们分享了他们关于父辈的记忆,帮助大家重拾起那段历史的点滴。“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基地”和广西文科中心桂学研究团队启动了抗战主题田野调查工程,组织高校师生深入有关抗战时期战争遗址、文化遗址进行调研,以获得抗战历史的直观体验。同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为桂林建设抗战博物馆等文化项目提供智力支持,为广西的文化发展提供思路……


  不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地认识了自己生活的城市,认识了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那是一个颠沛流离的年代,也是一个昭显人性光辉的年代。研究桂林文化城,不仅能够彰显广西及桂林在抗战时期的文化贡献,而且能够触摸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深层肌理”, “新西南剧展”的总策划、广西师大文学院教授黄伟林说。


  以戏剧展演唤醒桂林文化城的戏剧魂,使大学戏剧的原创精神内化为中国戏剧未来的一股源头活水和青年学子奋发成才的一种人文力量也是“新西南剧展”创办的初衷。广西师大校党委书记王枬认为:“大学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摇篮,学生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主力。师大学子以自己的独特感悟演绎经典,既是为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献礼,也是为了继承民族文化经典和优秀的戏剧传统。”著名剧作家张仁胜专程来到桂林观摩了剧组的排练,在他看来,同学们的表演虽不同于专业演员,但是却渗透着大学生特有的风格,在细节方面虽有欠缺,但整体上很感人;近年来,大学生话剧表演已经呈现出了燎原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一批从大学生话剧中走出来的演员,为我国的话剧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常剑钧在看完《秋声赋》演出后感慨地说:“在戏剧美被严重忽略的今天,广西师大师生们的努力尤其可贵,这将为新时期的广西戏剧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壮绝神州戏剧兵,浩歌声里请长缨”,田汉曾如此描述当年的西南剧展。戏文精彩原是他人演自己,历史沧桑如同后世看今朝。以青春致敬经典,以情感铭刻记忆,我们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好。


  广西日报报道链接:http://www.gxrb.com.cn/html/2014-05/20/node_19.htm
 


  中新网:桂林抗战时期经典剧目公演 打造“新西南剧展”


  (记者 赵琳露 张婷婷)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历史文化名城广西桂林市今年启动了“新西南剧展”工程,5月16日晚,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排演的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的经典剧目正式公演。


  当晚,在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话剧展演活动开幕式上,大学生们将著名剧作家田汉70年前的话剧《秋声赋》搬上了舞台。


  1944年初,由欧阳予倩、田汉、李文钊等全国知名文化人士组织,在桂林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戏剧活动,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由蒋经国、李任仁等担任指导长,西南剧展历时三个多月,来自粤、桂、湘、赣四省区28个单位,共计演出179场。


  时值中国抗日战争黎明前最艰难的时候,西南剧展不但开展了戏剧演出展览活动,以戏剧点燃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并且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轰动全国。上千名戏剧人在桂林上演了持续近百天的文化大戏,实现了中国戏剧人战争年代的文化担当。


  此次新西南剧展以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基础,整合广西师范大学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学科力量,正在排演的剧目还包括夏衍的《芳草天涯》、欧阳予倩的《旧家》和《桃花扇》。


  作为此次剧展的总策划、广西师大文学院教授黄伟林表示,这四个话剧大多来自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剧目,如今重排、重演当年的剧目,不仅是缅怀那段壮怀激烈的岁月,更是要传承国难当头之际中国文人的风骨。


  据悉,作为“新西南剧展”永久学术支撑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计划将和有关部门建设桂林抗战遗址公园和桂林抗战博物馆,制作西南剧展群雕,或将定期召开“西南剧展”纪念会和“新西南剧展”发展研讨会。


  中国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5-16/6181189.shtml

 

   人民网:弘扬桂林抗战文化 广西师大打造“新西南剧展”

  人民网桂林5月17日电(张克庆)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5月16日晚,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话剧展演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400多人参加了戏剧展演开幕式。



  “西南剧展”全称为“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是1944年2月至5月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一次震惊世界的戏剧展览活动。在中国抗日战争黎明前最艰难的时刻,30多个团队的上千名戏剧人在桂林上演了持续近百天的文化大戏,展览演出了欧阳予倩的《梁红玉》《木兰从军》、夏衍的《愁城记》《法西斯细菌》等100多个剧目,实现了中国戏剧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担当,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美国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纽约时报》称:“这样宏大规模的戏剧展览,有史以来,除了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还是仅见的。”



  当晚,青年演员们将70年前田汉的话剧《秋声赋》搬上了舞台,青年演员们细致到位的演出、精致的服装以及逼真的舞台布景,无不引发在场嘉宾的阵阵喝彩。《秋声赋》是田汉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了在抗战年代以徐子羽、秦淑瑾、胡蓼红等人为中心的桂林人为自由、为祖国而奋斗的故事,蕴含着家庭之爱与祖国之爱,在1944年上映时期,曾经引发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时隔七十年之后重新演出,各角色一出场就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抗战年代。



  “‘新西南剧展’是学校倾力打造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这将极大推动学校的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和学校的文化影响力。”广西师大党委书记王枬介绍。“这次戏剧展演,既是缅怀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是传承中华民族的风骨,我们可以在桂林旅游胜地打造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同时提炼中国大学的理想风尚。”“新西南剧展”发起者之一、广西师大文学院刘铁群教授告诉记者。“新西南剧展”的发起者之一、广西师大文学院黄伟林教授说,“这一文化工程显示出高等学校的文化自觉,现代大学以学术为引领,以教育为平台的戏剧文化建设,将为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的思路。”“广西师范大学重排、重演当年的剧目,不仅是缅怀那段壮怀激烈的岁月,更是要传承国难当头之际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担当,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增添一道独具品格的风景,为今日中国大学文化增添一道韵味独特的风尚。”“新西南剧展”总导演向丹介绍。



  “新西南剧展”以广西师大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基础,整合学校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学科力量,立足桂林,放眼世界,是一个集学术引领、学科教学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创新、文化创新项目。据了解,广西师大将“新西南剧展”计划打造成为全国的文化品牌,广西师范大学作为“新西南剧展”永久学术支撑单位计划将和有关部门建设桂林抗战遗址公园和桂林抗战博物馆,制作西南剧展群雕和定期召开“西南剧展”纪念会和“新西南剧展”发展研讨会。

  

  人民网报道链接:http://www.library.gxnu.edu.cn/drama/?p=117


 

  中国社会科学网:广西师范大学弘扬桂林抗战文化 打造“新西南剧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冯爱琴 通讯员 张婷婷)“草木无情,为什么落了丹枫?像飘零的儿女,悄悄地随着秋风。相思河畔,为什么又有漓江?夹着两行清泪,脉脉地流向湘东。”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著名剧作家田汉的《秋声赋》演绎出来。



  5月16日晚,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话剧展演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广西师范大学以“新西南剧展”为文化品牌,重排、重演抗战时期优秀剧目,着力打造以戏剧演出为载体的知识识记、历史感知和文化体验项目,弘扬坚忍不拔、奋勇向前的抗日救亡精神。



  “西南剧展”全称为“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是1944年2月至5月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一次震惊世界的戏剧展览活动。在中国抗日战争黎明前最艰难的时刻,30多个团队的上千名戏剧人在桂林上演了持续近百天的文化大戏,展览演出了欧阳予倩的《梁红玉》《木兰从军》、夏衍的《愁城记》《法西斯细菌》等100多个剧目,实现了中国戏剧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担当,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美国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纽约时报》称:“这样宏大规模的戏剧展览,有史以来,除了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还是仅见的。”



  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将重现昔日桂林文化城的戏剧辉煌,为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预热,这不仅能够彰显大学的文化担当和影响力,而且能够全面客观地再现中国抗战文化的全局,触摸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深层肌理,实现学术的文化自觉。“‘新西南剧展’是学校倾力打造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这将极大推动学校的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和学校的文化影响力。”广西师大党委书记王枬表示。
 


  当晚,青年演员们将70年前田汉的话剧《秋声赋》搬上了舞台,青年演员们细致到位的演出、精致的服装以及逼真的舞台布景,无不引发在场嘉宾的阵阵喝彩。《秋声赋》是田汉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了在抗战年代以徐子羽、秦淑瑾、胡蓼红等人为中心的桂林人为自由、为祖国而奋斗的故事,蕴含着家庭之爱与祖国之爱,在1944年上映时期,曾经引发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时隔七十年之后重新演出,各角色一出场就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抗战年代。戏剧展演期间,欧阳予倩的《旧家》和《桃花扇》也在全校进行了公演,并受邀将在6月举办的2014广西新青年话剧暨大学生话剧节期间演出。



  “这次戏剧展演,既是缅怀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是传承中华民族的风骨,我们可以在桂林旅游胜地打造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同时提炼中国大学的理想风尚。”“新西南剧展”发起者之一、广西师大文学院刘铁群教授告诉记者。



  “新西南剧展”以广西师大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基础,整合学校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学科力量,立足桂林,放眼世界,是一个集学术引领、学科教学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育创新、文化创新项目。“新西南剧展”的发起者之一、广西师大文学院黄伟林教授介绍说,“这一文化工程显示出高等学校的文化自觉,现代大学以学术为引领,以教育为平台的戏剧文化建设,将为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的思路。”



  “广西师范大学重排、重演当年的剧目,不仅是缅怀那段壮怀激烈的岁月,更是要传承国难当头之际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担当,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增添一道独具品格的风景,为今日中国大学文化增添一道韵味独特的风尚。”“新西南剧展”总导演向丹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链接:http://www.library.gxnu.edu.cn/drama/?p=120

 

  中国教育新闻网: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开幕话剧首演受热捧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蒋菲) 日前,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话剧展演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广西师范大学 “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将重现昔日桂林文化城的戏剧辉煌,为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70周年预热。该活动旨在彰显大学的文化担当和影响力,全面客观地再现中国抗战文化的全局,触摸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深层肌理,实现学术的文化自觉。

  当晚,青年演员们将70年前田汉创作的话剧《秋声赋》搬上了舞台,青年演员们细致到位的演出、精致的服装以及逼真的舞台布景,引来现场阵阵喝彩。《秋声赋》讲述了在抗战年代以徐子羽、秦淑瑾、胡蓼红等人为中心的桂林人为自由、为祖国而奋斗的故事,蕴含着家庭之爱与祖国之爱,在1944年上映时期,曾经引发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时隔70年之后重新演出,各角色一出场就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抗战年代。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链接:http://news.jyb.cn/high/gdjyxw/201405/t20140530_583803.html



  桂林日报: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 抗战时期经典剧目再现舞台


  (记者 桂晨)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5月16日,70年前剧作家田汉编剧的话剧《秋声赋》被再次搬上了舞台,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的“新西南剧展”拉开帷幕。


  “不要伤感,更不用惊怪,用铁一般的坚定从风雨中、浪涛中屹立起来,这正是我们民族翻身的时代。”当晚,青年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演出,把观众再次带入抗战年代,通过一个小家庭的情感波澜折射出当时抗日救亡中人们的精神自觉。


  据介绍,广西师范大学的“新西南剧展”是学校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的到来而倾力打造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旨在通过重排、重演抗战时期优秀剧目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质,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影响力建设,向曾经名震华夏的“西南剧展”致敬。


  据了解,“西南剧展”是1944年2月至5月在桂林举办的一次集戏剧表演、资料展览以及戏剧工作者大会于一体的戏剧活动。期间,来自粤、桂、湘、赣四省区28个单位、上千名戏剧人在桂林上演了持续近百天的文化大戏,展览演出了欧阳予倩的《桃花扇》、夏衍的《愁城记》等60多个剧目,共计演出179场。“西南剧展”作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举,也成为“桂林文化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据悉,随后该校师生排演的欧阳予倩编剧的《桃花扇》《旧家》等桂林抗战时期的经典剧目将陆续公演,6月还将应邀参加2014广西新青年话剧暨大学生话剧节演出。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区文联、广西桂学研究会、戏剧家协会、《南方文坛》、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领导嘉宾、剧作家代表以及驻桂各高校代表、师大师生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桂林日报报道链接: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rb/html/2014-05/21/content_1553845.htm?div=-1



  桂林晚报:新西南剧展重温桂林戏剧辉煌


  (记者 肖品林)5月16日晚,随着话剧《秋声赋》的上演,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新西南剧展大幕正式拉开。接下来,《旧家》《桃花扇》等经典话剧也将陆续登上舞台,以此来纪念70年前发生在桂林的著名文化事件——— 西南剧展。


  致敬西南剧展


  话剧《秋声赋》改编自田汉的同名作品,主要由广西师大文学院学生表演,是新西南剧展的开篇大戏。


  16日下午5点半,距离剧展开幕还有2个小时,莫光宇刚化好妆,剧务催他赶紧去吃饭,饭后还得进行最后的带妆彩排,接着便是正式接受观众的检阅。


  这是莫光宇第一次演话剧,他在《秋声赋》中饰演一个难童。在两个多小时的戏中,他出场仅5分钟,只有一句台词。可这个文学院大二男生感到很自豪。虽然是个小角色,但剧组每次排练,他必须到场。特别是最后这一周,他每天都要从雁山校区赶到育才校区彩排,晚上回到宿舍已近凌晨。


  相比之下,程鹏宇就幸运得多,他是《秋声赋》的男主角。“压力很大,有时都睡不好觉,毕竟是挑战一个经典剧目。”他说。


  与程鹏宇的光鲜不同,在演出宣传海报的演员表中找不到莫光宇的名字。而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在台前幕后,担任着演唱、灯光师、道具、场景布置等角色。虽然角色不同,他们却有一个共识:用青春的激情演绎70年前那个同样充满豪情的桂林故事。
70年前的光辉岁月


  程鹏宇等10余名演员的精彩表演,将观众带入了70年前的桂林。


  1944年5月19日,在桂林,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戏刚刚落幕。历史发生的主场地,就在位于解放西路的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1944年11月毁于战火,1947年在原址按原样重建)。这座如今仍在使用的艺术馆,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在当时可谓国内剧院的“高大上”。


  1944年2月15日,西南剧展(全称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在桂林开幕。剧展由欧阳予倩、田汉等中国现代戏剧运动先驱组织发起,活动分为戏剧演出、戏剧资料展览和戏剧工作者大会三大部分。


  下面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当年的盛况:西南剧展历时三个月零三天,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的28个剧团齐聚桂林演出,光是演员就有895人。剧种包括桂剧、话剧、歌剧、平剧等,共演了179场,观众达10多万人次。剧展后期,剧团在当时的市体育场举行免费公演,几乎每晚都有上万桂林人去看戏。


  这次剧展点燃了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轰动全国,震惊世界,成为桂林文化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美国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当时在《纽约时报》这样评价西南剧展:如此宏大规模的剧展会,除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尚属少见。


  桂林是抗战时期的文化重镇,而戏剧的繁荣也是桂林文化城兴起的一个突出标志。据《桂林通史》记载,抗战时期,在桂林和到过桂林的剧团有100多个,当时许多著名戏剧家都在桂林写剧本、排戏。鼎盛时期,桂林城几乎每天都有戏看,常常一天有多家戏院同时上演不同的剧目。


  期待成为桂林文化品牌


  《秋声赋》首演取得成功,主演程鹏宇松了一口气。他说,在桂林求学三年,最大的感受是山水甲天下,“通过演这个戏,我对桂林有了新的认识,也希望看戏的人能发现桂林厚实的人文之美。”


  田汉的《秋声赋》创作于桂林,以桂林山水为背景,写一位作家在抗战中不断成长的故事。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很多桂林美景均在戏中呈现,戏中的《落叶之歌》在当时也被桂林女学生传唱一时。除了《秋声赋》,新西南剧展还将重新演绎欧阳予倩的《旧家》和《桃花扇》等,《旧家》讲的也是抗战时期的桂林故事,很有桂林味。
 

  作为此次剧展的总策划,广西师大文学院教授黄伟林说:“我们一直希望用一种方式来再现桂林璀璨的抗战文化,今天我们改编、重演当年的剧目,生动彰显了桂林在抗战时期的文化贡献。”


  剧展首演当晚,现场座无虚席。一位闻讯赶来看戏的市民说,看了演出感觉特别自豪,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众所周知,但缺乏真切的表现形式,期待新西南剧展能成为桂林的一个品牌。


  黄伟林则表示,新西南剧展要做的不仅仅是几台戏,今后这个活动会延续下去,为桂林的文化建设提供一个优质的文化产品。


  从西南剧展到新西南剧展,其间跨越70年,一个“新”字,既是传承弘扬,更是与时俱进,其未来让人期待。


  桂林晚报报道链接: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wb/html/2014-05/20/content_1553787.htm?div=-1


  桂林电视台:打造“新西南剧展” 弘扬桂林抗战文化


  (记者 黄义武 李丽明 通讯员 张婷婷)昨天(5月16日)晚上,著名剧作家田汉创作的话剧《秋声赋》在广西师范大学经典再现,由此也拉开了广西师范大学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话剧展演活动的序幕。


  1944年五月,由欧阳予倩、田汉、李文钊等全国知名文化人士,在桂林发起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历时三个多月的西南剧展,共计演出179场,不但点燃了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而且还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实现了中国戏剧人战争年代的文化担当。


  当晚,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以细腻精湛的表演,将《秋声赋》再现舞台,仿佛一下就将现场的观众带回了70年前那个血与火洗礼的年代。据了解,活动期间,夏衍的《芳草天涯》、欧阳予倩的《旧家》和《桃花扇》也将逐一精彩上演。而作为“新西南剧展”永久学术支撑单位的广西师范大学,还计划与有关部门共同建设桂林抗战遗址公园和桂林抗战博物馆,制作西南剧展群雕,开展一系列与“西南剧展”的相关活动,以此来缅怀那段激烈壮怀的岁月。陈丽华、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枬以及广西文学艺术界专家、400多名师生一同观看了本场演出。
 

  桂林电视台报道链接:http://www.gltvs.com/dianbo/201405/20140517184153c11de6f8961a4a13_4.shtml


 

  桂林生活网:再现桂林抗战时期话剧经典 师大”新西南剧展”正式公演


  桂林生活网讯(李毅兰文/摄)5月16日晚,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话剧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大学生们用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著名剧作家田汉70年前的话剧《秋声赋》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纪念“西南剧展”举办70周年,广西师范大学以“新西南话剧展”为文化品牌,重排、重演抗战时期优秀剧目,以戏剧为载体,着重弘扬桂林璀璨的抗战文化。



  “西南剧展”全称为“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1942年2月至5月,由欧阳予倩、田汉、李文钊等全国知名文化人士组织,由蒋经国、李任仁等担任指导长,黄旭初、李济深、李宗仁等社会名流担当展会要职,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一次震惊世界的戏剧展览活动。当时来自粤、桂、湘、赣四省区28个单位,30多个团队,上千戏剧人,共计演出179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盛况空前。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西南剧展不但成功开展了戏剧演出展览活动,还以戏剧点燃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并且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一场场轰动全国的文化大戏,实现了当时中国戏剧人在战争年代的文化担当。
 


  此次“新西南剧展”系列活动,是以广西师大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基础,整合学校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学科力量,立足桂林放眼世界的文化创新项目。将重现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戏剧辉煌,彰显大学的文化担当和影响力,全面客观的再现中国抗战文化。“这次戏剧展演,既是缅怀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是传承中华民族的风骨,在桂林的旅游胜地打造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新西南话剧展”发起者之一广西师大文学院刘铁群教授告诉记者。



  戏剧展演期间,欧阳予倩的《旧家》、《桃花扇》也分别将于17日、23日在全校进行公演,并受邀6月举办的2014广西青年话剧暨大学生话剧节演出。



  桂林生活网报道链接:http://www.library.gxnu.edu.cn/drama/?p=107


    作    者: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中新网报道截图

中新网报道截图

,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

,

,

桂林电视台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