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桂林晚报》专版报道附属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纪实(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唐清洁 日期:2014-03-27 点击:222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同师为朋,同道为友。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四千多名学子,把整个铁山园烘托得一年四季都斯文儒雅,生气蓬勃。


        从育才路到铁山园,学校的办学环境更美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更大了,但在八桂百姓的心目中,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广西师大附外依然是广西基础教育的翘楚,始终是八桂学子向往的成长的摇篮。

丹凤朝阳:从2个到51个

       2001年,学校第一届高考成绩犹如平地一声春雷,让人们在关注传统重点高中的同时,注意到了广西师大附外。当年9月,有少数外校初中毕业的家长试探着打听读高中的情况。为了满足这些家长的愿望,也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学校当年从中录取了2名同学就读我校高中部。


        一晃十三年过去。


       2013年5月,学校按照全区示范性高中招生政策,吸引了外校48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初升高直升考试。他们有来自市区的重点初中学校,有来自桂林市各县的初中学校,还有来自贺州、梧州、南宁、北海、钦州、百色以及湖南邵阳的区内外学生。
最后,学校从中录取了51名同学就读。


       半年过去了,他们在师大附外适应得好吗?


       在初中时,兴安外国语学校的唐琪同学的学业成绩就特别优秀,她以为到了附外会有繁重的课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来了以后,发现学校29个学生社团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没有使她放松了学业,反而在活动中有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奎光学校的唐子蘅同学说:“丰富的课外活动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中得以放松,还让我收获了社交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与融洽,作为学生能否受到教师的关注、欣赏和鼓励,这对学生的心情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来自全州第二中学的唐蕴欣同学这样描述附外的师生关系:“在附外,老师与同学的关系亦师亦友。老师不只是灌输知识的园丁,还是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的引路人。”


        从蒙山县湄江中学来的叶威威同学,高一第一个月的英语课堂是在烦恼和不安中度过的。“一切全新的英语学习教程,让我感到好奇又不适。这时英语老师对我伸出了援手,每天找她朗读英文课文,并加强单词记忆和练习。现在的我学英语不再紧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感谢如朋友般帮助我的老师。”


       高中阶段,学业的负担陡然间增大起来,学生能否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同窗情谊呢?来自海滨城市钦州的李文诺同学刚到附外时,也为适应独处异乡的求学生活担心过。“渐渐地,我发现每一个同学有很友善真诚。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很优秀,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关心、分享和包容……”说起同学友爱,来自资源民族初中的莫博超同学深有感触:“我是一个从山区县城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附外同学大都积极开朗,健于言谈,也乐于助人。”在初中时备受同学“宠爱”、来自梧州市第一中学的黄琳同学,刚入学的时候,有些孤单和想家,“但舍友们都陪在我身边,他们敞开心扉,由衷地接纳我、宽容我。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既是我的竞争对手,也是我最好的同行旅人。”


       该校申国正董事长虽然自身学历不高,但对人才的爱惜与保护不遗余力。“如果成绩优秀的贫困家庭子女进不来、留不住、学不好,还谈什么教育?”他认为,师大附外虽然是一所民办学校,但对家庭有困难的优秀学子,应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享受到优质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为此,他发起成立了“申氏助学金”和“申氏奖学金”,用以资助和奖励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两项制度推行两年,学校共发放奖助学金85万元,惠及270余名学生。
 


生命教育:教育的元基点

     一所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成功不仅仅是高考时有多少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而是学生整体的水平去到哪里。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学校的个性与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所学校要想“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学校,就需要强烈的规划意识和教育设计能力,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及发展路径,归结为一点,就是学校要有自己的清晰鲜明的办学理念。


       在发展的道路上,要摆脱“经验式发展”的模式,走上“规划式发展”的模式,学校要很清楚自己的学校要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自己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在哪里,自己学校要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走一条怎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用多久,甚至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规划的背后,有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说起办学理念的和办学思想,该校文国韬校长侃侃而谈。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外国语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这个理念出发,需要每一个附外人有一个勇于争先、敢于超越的勇气和担当!每一个附外人踏进附外大门的那刻起,就自觉地担起积极向上、为校争光的任务!”


      看得出来,每说起自己的学生,文校长眼里总是充满赞许和期待。


     “先进的办学理念都有人文情怀、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应该体现出来的。人文,拆开来看,一个是人,一个是文,第一个是关心人,关心人类的命运,第二是关心文化,关心人类的文化,关心民族的文化,关心文明的发展。作为一个校长,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服务,为学生德行的养成服务。因此,其办学理念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长和发展。”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在尊重“人”的核心点上,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归根到底,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元基点,从这来说,人是根本,以人为本既是教育的缘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

拔尖计划:锻造领军人才

       据权威媒体统计,截至目前,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9所大学参与的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中,已入选“拔尖计划”的学生超过了4500人,首批500名毕业生中有95%进入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国家建设青年英才培养基地,目的是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许多著名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对奥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特别青睐,有意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也有培优的需求。尖子生对常规课程学有余力,培优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挖掘潜能,超越自我。


        为此,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也启动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学生的培养愿望和高校的选拔方向,学校选择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学科作为培养渠道。


        在指导学生选择参培科目时,学校给出了依据各自的爱好、特长进行选择的建议。每位学生选取科目不超过两个,一个作为主攻,一个作为助攻。参考搭配方案有:数学与物理、化学与生物、信息技术与创新科技、物理与创新科技、化学与创新科技、生物与创新科技等等。当然也可只选一个科目,如果精力充沛、时间安排上又不冲突的也可多选。


      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中,学校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


        在学校自培活动中,从高一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开始,各科目组织校内培训,一直到高二结束。每个学科设置教练团队,每个教练负责一个专题,不管哪个年级,培优进度到该专题时,都由该专题教练负责。校级培训要求是“立足高考、面向竞赛”,难度要达到国赛预赛水平。为便于管理,建议每个学科教练不超过4人。


       当学科自培到一定程度,大家对学科知识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后,学校再邀请广西师大或其他专家进校培训,这个层次的培训直接面对全国奥赛和自主招生。


      学校在高一年级暑假期间,还有组织地选送一批高一学生去参加基础班培训,高二学生参加奥赛专题培训。每年派一位教师带队,带队教师除负责管理外,还要全程参加听课,经过几次带队培训后,该带队教师有承担学校该学科高层次培训的义务。


       辛勤和智慧的碰撞,学校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活动中,结出了硕果:据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共有40人次获得了全区一等奖,4人次获得全国总决赛银牌,4人次获得全国总决赛铜牌。该校2013届学生邓子豪获得广西理科状元,创造了学校高考历史;2014届学生叶亚杰获得奥林匹克数学和物理全国总决赛两块银牌,为今年广西第一人;2013年高考,文理科综合一本上线率87.8%,刷新了该校高考新纪录……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已有5人获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预录,其中获得桂林市唯一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北京大学预录学生2人,“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2人,而2014年获得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资质的人数达到130人次,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校荐资质的学生达到20人,更是创下了广西新高!

         2013年8月,广西师大附外的师生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大学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她就是代表新生发言的朱林青同学。师大附外2013届学生朱林青的初中生活是在德智外国语学校完成的,来到广西师大附外就读高中后,曾获得过广西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参加过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最后以出色的综合成绩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并以广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


        三年的时间不长,朱林青同学对附外的感情深厚,她说,一所好的中学,有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良好的习惯,会让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学到更多更好的的知识。


         师大附外的三年,在朱林青同学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迹,她在《致师大附外》里这样写道: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埋在深深的地下。往后,开在高高的树上的花儿,会随风飘向高远的天际,埋在深深的地下的果儿,会长出会开花的枝。生命长河不止息,你我的脚步亦不停留。附外再见!你我的前方,都将有更开阔的风景……



 


    作    者:唐清洁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2013年从外校来附外就读的新生

2013年从外校来附外就读的新生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