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桂林晚报》专版报道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队伍情况(图文)



来源:附属外国语学校 作者:唐清洁 日期:2014-03-26 点击:2510

        孟子在《君子有三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往今来,多少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终未遇上心有灵犀的衣钵传人,一肚子学问跟随自己化作一缕轻烟。置身此境,这样的人生有快乐可言么?


       广西师大附外的校园里,有这么一群杏坛耕耘者:他们扎根于基础教育的田园中,精心培育,辛勤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批批阳光自信的学子闪着智慧的目光、怀揣着改造社会的理想走出校园时,就是他们人生真快乐、大快乐的时光。


        与他人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启悟,既是感恩与回报社会,也是在薪火相传中对生命长度的延伸、对人生意义的升华。让我们走进广西师大附外这些平凡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师们。


        一个有先进理念和优良作风的校长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优质教师者得优先发展。


       毫无疑问,校长是这支教师队伍的领头羊,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文化符号。校长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愿景,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


        师大附外的文国韬校长是中学特级教师、桂林市拔尖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学博士,获得过“全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作为教师,他培养出了生物学科奥赛广西一等奖50多名,4人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获二等奖,是全国中学生物奥赛高级教练员。


        作为校长,他有先进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有宽阔的教育视野和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他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和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2012年上半年,文校长调来附外工作时就特别强调:一所品牌学校,不仅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更应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两年过去了,文校长保持了惯有的豁达谦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与校董事会的良好沟通,团结校行政班子高效、务实的工作表现,迅速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信任。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要办成一所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学校,需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群、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如果说校长是核心,教师就是关键。两个要素相加,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理想。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蒋龙飞特级教师对此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从教以来,一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同时身兼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广西高级教练和桂林市中学化学研究会副会长,始终以“诚实做人、务实做事”为座右铭,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教师”二字的深刻内涵。


      文荣斌老师潜心研究特长生的培养,重视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合作探究。2001年以来所辅导的学生叶笑冰等210多名学生参加广西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三十多次荣获各级各类物理学科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是广西物理奥赛代表队高级教练员。


       被学生亲切地称为“TCL王牌”的唐昌琳老师以严谨而生动的授课方式倍受学生喜欢,作为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主持人,多年来担任桂林市中学物理学法指导班主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潜能。他所担任年级长的2010届高考一本率达到79.26%,使该校的一本率首次撞击80%的大门。


       “民主、互动、分层、多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是该校梁艳云特级老师的教学风格。她研究的数学变式教学已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学的亮点。由于变式教学提出的问题分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因此使得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不仅能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且能显著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所教学科在历届的桂林市中考和统考中均获第一,还获得了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颁发的数学教育创新奖。同为数学特级教师的还有罗秋佳老师,教学中注意把每一章的知识内容启发学生学深、学透适度拓展设计成数学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讨和思考。2004年,罗老师撰写的数学开放性教学的英文论文获得国际数学教育专家的高度赞赏,被邀参加了在丹麦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并发言。


      “做一缕阳光,期望照临学生心灵深处,暖透其一生”是青年教师黄焕宁的职业追求。在教学中,他喜欢“激情,平等,自由”的课堂;在班级管理中,所带的班级班风纯正、健康向上,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曾以广西第一名的成绩获留学基金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的杨桂杰老师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对每一步教学步骤都做深入的研究,力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长处,享受英语学习过程的乐趣。


        还有视学生如亲生孩子、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彭妈”的彭思仁老师、生物特级教师莫绍双老师、长年工作在高三毕业年级成绩优异的宿富平老师等等,正是一支富有凝聚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才使得师大附外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稳步发展。


        据了解,该校现有一线教师250多名,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其中有在职特级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18人,教育硕士50余人,研究生班学历60人,高级教师占全校教师的54%, 51%的教师已修完硕士课程或在读教育硕士,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100%。

        为此,该校党委书记钟任志认为,教师发展是推动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事业生命才能健康成长。
 


         一种由爱贯穿的育人理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有能力和勇气站在某个岔口等着他,用关爱去抚慰他,让他有勇气去选择正确的路。”努力做学生青春岁月同行者的吴华老师,很欣赏这句话。


         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的梁艳云老师倡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的理念。她在班级管理中推行民主与科学管理的模式,提出“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能人”的口号,实行班干轮换制,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级学生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深受学生喜爱。


        初识范文娟老师,清秀而显柔弱。但凡是范老师教过的学生,都知道她的严格和细心。在高一年级时,一个男生终日愁眉苦脸,乖张、多疑,喜欢挑衅,在课堂上吃零食,几乎没有朋友,其他班的女生也因为他而对本班望而却步……范老师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育思路。范老师先送给他一本笔记本,及时写下鼓励的话语。在这个同学生日的那天,范老师鼓励同学表达了诚挚的祝福。半年后,这名同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课代表工作认认真真,在期中考试中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莫老师,没有你的鼓励,就没也我今天的成绩。”这是学生林颖写给班主任莫焰老师的话。当初,来自永福县的林颖同学刚到附外时英语基础薄弱,对自己没有信心,成绩很不理想。是莫老师坚持课堂鼓励、课后辅导,使林颖同学顺利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桂林市优秀班主任李会成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2012届的梁爽同学,一直把北大作为高考目标。但经常性的扁桃体炎一直影响着他,他的情绪因此受影响,心理包袱极大。李会成老师不仅经常安慰他鼓励他,还多次与他的家长交流,提供一些治疗扁桃体炎的方法。经李老师反复疏导与鼓励,梁爽同学顽强拼搏,高考中以688分的总分位居广西理科第六名被北大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教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是黄英俊老师的座右铭。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听说班里一梧州籍邱姓同学高烧不退,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带他检查、化验、陪伴吊针到深夜2点。家长赶来后紧握着她的手感动说:“有你这么负责的老师在,孩子在学校我放心。”黄老师的班级,是市级先进班级的常客,她个人也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广西区先进班主任”称号。


        长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培养出2013年广西理科状元的秦河老师这样认识自己的工作:当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副家长,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我就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跟我有关,为此我需要付出更多。为了兑现这个承诺,秦老师要每天六点半起床,七点左右到达教室,指挥劳动,督促早读,经常想起还未吃早餐时,上课的铃声又响起了。为了抚慰邻近高考的学子们的心理,秦老师一个月要下宿舍20多次,午休时间在办公室里等着预约好的学生请教问题、倾听烦恼,下午放学后一帮孩子又在等着给他们点评试卷……秦老师说他最感愧疚的是对家人照顾的缺失,但望着学生们渴望的眼神,他又把对家人的承诺放一边了。


        走上教师岗位,实践着责任与爱的承诺,这是君子之风。


         2013年的高考,师大附外创造了高考各项指标的新纪录。当时担任班主任的胡斌兵老师是学生遇到困惑时最想倾诉的对象。年级主任江常通老师说,因为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因为牢记着肩上的责任和学校的荣耀,老师们的心中总是奔涌着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2001年获得保送到清华大学的曾顺同学,为感谢母校培养之恩,在去北京深造前夕给母校送来了一幅亲手写的书法作品,内容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是师大附外千万个学子的心声,这是普天下教师的快乐之源!
 


    作    者:唐清洁
    发布单位:附属外国语学校

在职特级教师合影

在职特级教师合影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