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文化育人 香满校园(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广西日报记者 罗琦 日期:2014-02-21 点击:1775

        文化育人 香满校园——我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掠影


        校园文化,看似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却有一股实实在在的力量:这便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它所呈现方式是柔软的、妩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近年来,我区各高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涌现。2013年,在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我区8所高校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项目多、荣誉高,创历史最好成绩。

        品味成果,可以说,它们无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1 培育友善美德:10载坚持育骄子

        自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后,广西民族大学在博览会这平台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一个学生的秀场,一个育人的机遇。10年来,该校把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将社会需要、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做贡献、长才干、受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东南亚语种的办学特色,开设东南亚各国风土人情、生活习俗、饮食禁忌等课程,让学生广泛熟悉东盟各国的基本情况;增设了一批与东南亚政治、经贸、旅游等相关的学科专业,形成了语言文学、经贸、法律等3个系列的东盟学科群,并将志愿者培训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

       与此同时,学校成立多语种志愿服务中心,逐步开展东盟十国语言、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增设社会实践课程和学分,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开展文明礼仪、岗位实战演练等培训,切实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站、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大力宣传志愿工作和先进事迹,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点滴教育,润物无声,入脑入心。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学生们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奉献。其中,一大批志愿者骨干脱颖而出,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特别是东盟语种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提前实现100%的就业率。

      10年钟情,10年奉献,10年坚守。如今,志愿服务在该校已蔚然成风。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校累计有6000多人次参与博览会志愿服务,其中有550多人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近30名老师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2 弘扬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 活力满校园

        每年盛夏一到,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一隅,绚烂的向日葵盎然怒放,黄花绿叶绵延成一片花海,煞是好看。这份热情与生机,吸引了不少游人和学生前来驻足欣赏。

   “有点土壤就发芽,有点阳光就灿烂,有点果实就回报。”这是向日葵的突出品格。

       把这种品格融入到文化建设中,会产生怎样的奇妙效果?结合本校实际,南职院将“向日葵”定为校花,积极打造“金葵文化”品牌,进而凝练出“顽强、向上、追求、奉献、阳光”的金葵内涵,以此激励全校学生。

       形成“向日葵”广场、学生毕业典礼等品牌项目;设立学校最高奖项“金葵奖”;成立“向日葵”大学生艺术团、健美操队、东盟合唱团等校内团体……南职院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打造“金葵文化”,让其融入教学、深入人心。

    “像向日葵一样,做一个执着向上、积极阳光的人才,学会读书、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在“金葵文化”的熏陶下,近3年来,先后有一批学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国家级和区级“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总数多达350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85.7%,工作称职率为92.6%。

       用正能量引领校内文化建设,同样也是百色学院的做法。

       百色,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发动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之地。在这里,革命先辈锤炼了高贵的道德品质,铸就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是我校师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为此,百色学院依托“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中心”、“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平台,着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平台:建设一个“红城大讲台”、开设一批“红色课程”、创作一台“红色经典艺术演出”、实施一系列“红色研究工程”、搭建一个“百色起义信息平台”、组织一系列“红城学术沙龙”。

        学校以百色起义精神办学育人,不仅培育了具有老区特质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收获丰硕成果:12个以“红色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科研项目获市厅级以上立项,其中有4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批红色研究丛书相继出版;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了上百篇相关的学术论文;该校有超过40%的毕业生在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建功立业……

       3 传播文明风尚:以人为本探新路

       抓好青年的培养,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师范大学通过创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星火计划,成立相关协会,定期开展“成长沙龙”活动,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星火计划”培养模式,为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6年来,该校共培训学员1500多人,其中培训全区高校学员197人,形成了“区—校—院—班”4级培养体系,辐射带动近2万名学生加入到学习热潮中。

      “聚是一团火,散若满天星!”1500多名学员已覆盖区内各高校和校内各支部,现已形成点带面式的影响带动模式。他们以自发和接力的方式,创建了“万众爱心学校”“小黑板计划”、“小蚂蚁行动”等10余个公益组织,打造了爱心家教、希望教师、书暖童心等多个公益品牌。其中,“万众爱心学校”已成立了22所分校,为社区居民提供22项服务内容,受益群众约2万人次。

        一篇篇摇曳多姿的散文、一首首意趣盎然的诗歌……自2000年以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开创并坚持每年举办的“杏林风”征文系列活动中,7000多篇形式多样的作品如潮涌现,营造了一个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配合征文比赛,该校还开展了文学创作培训、文学沙龙、出版成果等附加活动,不断扩大征文影响面,积极打造符合医学生价值追求的、有利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新型大学校园文化。

      “杏林风”征文活动,以其广泛性、品牌好、知名度高得到医学生的欢迎和积极参与。10多年来,累计参与人数6千多人次,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参赛作品层出不穷。

     “医学和文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学’,开展‘杏林风’征文活动,是我们探索如何让文学和医学有机融合、拓展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理念的途径之一。”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参加这些征文活动过程中,医学生们获得了较好的文学熏陶,养成了人文关怀理念,拓展了综合素质,为毕业就业增添了砝码。

        

         原文报道链接:http://www.gxun.edu.cn/trans.aspx?id=23204
 


    作    者:广西日报记者 罗琦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广西日报》报道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截图

《广西日报》报道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