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校园快讯

正文字体:

法学院举办首届广西法制与社会发展研究生论坛(图文)



来源:法学院 作者:法学院学生记者 王琦 日期:2013-06-04 点击:2226

        5月31日上午,由研究生学院主办,法学院承办的首届“广西法制与社会发展研究生论坛”在雁山校区模拟法庭拉开序幕。研究生学院、漓江学院、法学院领导、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汪太贤出席了开幕式,法学院导师代表及法学院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论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项内容,旨在服务广西新发展,打造“平安广西” 、“和谐广西” 、“法治广西”,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文素养,开拓研究生视野。本次论坛历时两天,有三位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还有三十位研究生就自己的论文进行发言,是一场内容丰富、华而有实的学术盛宴。


       31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院长汪太贤教授做了题为“宪法中的权利是如何被限制的”学术报告,汪太贤教授是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宪法理论、宪法史研究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理论、近代中国宪法思想与宪政实验、清末民国法理学。汪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一是宪法中权利限制的两种方式,二是两种权利限制是方法和技术还是隐藏着许多别有用心的目的,三是非宪政国家宪法中的权利限制的两种后果。汪教授指出现在关于宪法中权利的一个思潮是把权力引入宪法后赋予保障,公民是否能够获得权力不是看宪法中权利是如何规定的,而是看权利是如何被限制的。汪教授论述了一个国家对公民自由权利的态度,看国家选择了哪一种方式进行限制。汪教授的讲座是一场有关宪法中权利的经典论述,让法学院师生了解到了关于宪政与权利研究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随后,漓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周世中教授做了题为“地方性知识可否成为普适性规则”的学术报告。周世中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中国法理学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广西杰出法学家。周世中教授首先介绍了著名学者吉尔慈和苏力关于习惯法的著作,阐述了法律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意味着什么。紧接着周世中教授用了诸多案例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地方性知识可否成为普适性规则,最后讲述了习惯法司法适用的转化。周世中教授的讲座对于广大研究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地方性大学的法学院的研究生,依托广西别具特色的人文背景,研究习惯法是十分便利和有意义的。


        6月1日上午,广西警官学校校长张军作了题为“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的学术报告。张军教授是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广西法学会常务理事、广西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军教授以案例和论述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三个问题:多为视野下的规则之治、个案判决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跳出法治看法治”。张军教授的讲座生动而详尽,特别是最后“跳出法治看法治”部分,从法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四个角度精辟论述了法律研究方法论,对法学院研究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本届论坛除了三位教授的学术讲座,还有30位研究生上台做了精彩发言,同学们从不同的选题,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分别对自己的论文做了讲述,充分展示了法学院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与会导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都作了精彩点评。


        本届论坛真正做到了抛弃形式、注重内容、华而有实,使同学们真正的学到了东西,办出了法学院的特色,也充分展示了法学院研究生的风采。本次论坛对于提升广大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法学院学生记者 王琦
    发布单位:法学院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本文配图均由法学院苏明拍摄)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本文配图均由法学院苏明拍摄)

,

研究生在论坛上介绍自己的论文

研究生在论坛上介绍自己的论文

,

汪太贤教授作学术报告

汪太贤教授作学术报告

,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