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书法公开示范课、现代化的数字绘画工作室、充满艺术气息的国画课堂、庄严厚重的校史展览馆、设施完备的雕塑工作室、美丽的大学校园……,大学的场景一幕幕展现在了32名聋哑孩子的面前,他们为之震撼,为之向往,纷纷用手语表达他们的心情。近日,美术学院邀请桂林市聋哑学校的师生来到学校,参加特别为他们开展的教学开放日活动。
大学校园向聋哑孩子们开放
为了迎接这群聋哑孩子们的到来,美术学院精心安排了活动的内容,学院的课堂、工作室、校史馆等教学资源全部向聋哑孩子们开放,对于没有见过任何大学校园的他们来说,每到一处都显得格外兴奋和欣喜不已,相互用手语交流着彼此的心情。在《书法基础造型》公开示范课上,黎东明博士书为聋哑孩子们以及前来观看示范课的师生展示书法的“线、势、白”的意义,并书写“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赠送给聋哑学院,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精彩的讲课引来了阵阵掌声。孩子们还来到了绘画课堂,近距离体验了一次大学的上课情景,肖舜之教授正在给同学们上写意人物课程,孩子们好奇的看着同学们所画的各种各样的写意人物画,一个聋哑孩子大胆的提起画笔在纸上画出了一个人物半身像,得到了肖教授和在场师生的鼓励。另外,先进的数字绘画工作室让聋哑孩子们大开眼界,他们坐在电脑面前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图画。孩子们还参观了校史展览馆,了解到了我校80年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活动结束之时,这些聋哑孩子们礼貌的不断的手语表达着自身的感受和感谢之情。马莉是这群聋哑孩子中唯一一个可以用简单语言表达的孩子,她用断断续续、不太清晰的语言表达着她的感受:“今天我很开心,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喜欢画画,看到了很多哥哥姐姐画得很好看,我喜欢他们的画,长大后我也像他们一样!”
为地方特殊教育服务
桂林市聋哑学校创办于1942年,是广西创办最早的一所特殊学校,也是桂林市仅有的两所特殊教育学校之一。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兵教授在去年4月份因工作原因结识了该校的邹芍校长,并在此后几次到聋哑学校进行考察。聋哑孩子们对于生存技能的渴求、封闭的生活圈子、该校美术教师短缺等情况都深深的触动着他的心。在陈兵副院长的牵头下,从去年9月4日起,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的全体教师以及学院其他系的教师纷纷参与到了这一美术教育的援助项目中,至今已有一年的时间,老师们在克服了大量的困难后,顺利完成了素描、书法、手工等教学任务,同时也和聋哑学校的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陈兵副院长在采访中谈及了这一援助项目的初衷,“这些聋哑孩子普遍出身贫寒,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很少,我们美术学院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为社会服务,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同时也让他们用艺术作品和语言接触社会。”
为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而骄傲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因为有师大美术学院师生的帮助,教会了学生一些基础的美术技能,使他们在各类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他们在将来有更多的机会走出社会,过上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市聋哑学校校长邹芍在开放日当天向美术学院的老师汇报孩子们所取得的成果,也表达着对老师们衷心的感谢。陈兵、郭琼、高献敏、唐长兴等老师听到后深深为之欣慰和骄傲。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和这些聋哑孩子们一起画画、写字,与他们在无声的交流中进行艺术的探讨,孩子们对于绘画和书法从陌生到了解、感受、体验和动手实践,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不断加强。这对于无法正常听说的孩子们来说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孩子们的刻苦、好学和不知疲惫的学习,常常让他们感动不已。美术教育系主任郭琼老师说:“一路走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与孩子们不断地磨合、无声的沟通中缓慢前行,看着孩子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我感概万千,从他们期盼上美术课的眼神中,我收获了学生们的信赖,同时,更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美术学院院长何平静表示对市聋哑学院美术教育的援助项目是美术学院服务地方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学院拥有充足的教师人力资源,有责任为地方特殊教育服务,有能力有条件他们撑起一片艺术的蓝天 。
作 者:美术学院 张坤丽
发布单位:美术学院
聋哑学校学生参观美术学院教学设施
,聋哑学校学生参观美术学院课堂并作画
,聋哑学校学生为美术学院送上手工制品
,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