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桂林,秋风细雨,丹桂飘香。美丽的校园用鲜花装点得分外美丽,鲜艳的旗帜随风飘扬,校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11月8日上午,党的十八大在首都北京胜利开幕,我校师生通过各种渠道认真收听、收看的胡总书记的报告。开幕式后,学校里来自四面八方、各个不同民族的同学们纷纷聚集到一起,学习和分享十八大报告带给他们的深刻感受,在学校掀起了学习十八大报告的热潮。关注十八大,学习十八大,成了学校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家乡生活翻天覆地 人们过得越来越幸福
8日中午,记者来到育才校区的西苑食堂,碰见了几位正在谈论十八大的同学们,来自广西柳州融安县的侗族女孩何杨就是其中的一位。见到记者问起,她主动地说起了党和政府给她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
“虽然以前的生活艰辛困苦,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让我感到十分欣喜。”她说,自己成长的每一个印记都与家乡的变化密切相关,回想起儿时的河东,还是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在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关怀下,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和一栋栋楼房迅速建起,形成一片繁荣的商业区。
“不仅在县城里,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国家这几年搞的水利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很大程度缓解了农村干旱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农民们从小瓦房住进了楼房。”她不无感慨地说:“回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才明白自己生活在一个不断富强和兴旺的国家中,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幸福。党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和爱护,我们都应该时刻铭记。”
一旁个子娇小的韦衣同学也接过了话匣子,她说:“是啊是啊!像我来自广西隆林县。小时候家里很穷,住的都是瓦房,家里的田地比较少,那时还要交粮税,所以每年的粮食都不够我们一家七口吃,有时只能以玉米充饥。”她和大家讲述着过去的贫苦生活。
“不过后来党和政府实施了很多政策,使我们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现在我们不仅不用交粮税,还有了国家的粮食补贴。现在还有了低保、农村医保。几年前国家在我们村建了个养老院,使村里没有后代的老人也可以安心养老了。后来政府还分了几块地给我们,现在我们的粮食十分的充足,所以在国家号召退耕还林时,我们用了几块地种树木,还有补贴呢!”她兴奋地说。
教育文化发展迅速 穷孩儿也能成长成材
不少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偏远贫困地区的同学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基础教育的提法很感兴趣,回忆到他们曾经的学习环境,他们感慨颇多。
来自革命老区遵义的罗丹鸿同学谈到:“过去的十年里,党和政府对我们革命老区的关怀和照顾也很多,我们遵义在这科学发展引领的‘黄金十年’里,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回忆道,“像以前我们农民种的庄稼在收成后还要上税的,而现在不了,国家还到给补贴。还有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让我们当地的基本设施都变得更好了,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致富了,大人们都更愿意送孩子们去上学了!”
“以前我在遵义务川实验第三小学上学的时候,学校的桌椅都是很破旧的,操场也很小,现在不一样啦,我回去看的时候,不但座椅换成了新的,学校面积也大了很多。”罗丹鸿一脸笑容地说道,“遵义的文化设施也改善了很多,以前我们下课后就没有地方去了,现在遵义下面的很多县镇都建起了文化活动的场所,比如赤水、务川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宫,给未成年的孩子提供了很多课外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多了!”
来自贺州市望高镇的瑶族女生黄素雅,小时候家中也是穷得揭不开锅。她说:“我上小学的时候,那里只有几间瓦房,下雨时里面还会漏雨,衣服和书本被淋湿是经常的事。”黄素雅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们猜现在那里怎样了?可漂亮了呢!有了新的教学楼,还有健全的体育设施。那里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国家的‘免费午餐’政策,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回到家因为没人而吃不上饭了!”
黄素雅家里还有个弟弟在上高中,她说,“现在到了大学,我申请了国家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十分方便,解决了我的学费问题,让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如果没有城镇低保的补贴和国家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我和弟弟恐怕就不能继续学业了。”
学生党员积极带头 引领十八大学习热潮
8日傍晚,记者来到了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女生宿舍,一进门就看见大家正围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前收看十八大开幕式的视频回放。而在当天,还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党员在各个学院的基层党组织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收听、收看胡总书记的报告,并发起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将报告精神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
“今天早上因为有课很遗憾没有看成开幕式的直播,中午的时候我专门去网上看了有关的报道,还发动宿舍的同学们一起来关注十八大,这不,下午刚放学,我们就赶紧回到宿舍通过互联网看重播了。”该学院2012级学生中唯一的一名正式党员王秀妮对记者说道。
“作为一名当代学生党员,是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也是重大的,我知道我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关心社会时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现实生活中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发挥党员的先进性,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紧跟党的步伐,争取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王秀妮表情坚定地说道。
谈到十八大的报告,王秀妮也说得头头是道,“我印象最深的是报告中提到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她说道,“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人才培养和教育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这段时间,我们学校在开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很多领导、老师亲自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听课,倾听我们的建议,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了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
而当前,全校上下正在全面开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通过进课堂听课,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专家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及学校各方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构筑大平台、集聚大团队、承担大任务,产出大成果、实现大提升、推动大发展的举措,正努力为实现学校“十二五”新跨越谱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李迪斐 黄荣洁 姚璎芝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我校学生密切关注十八大(大学生通讯社 李显杨 摄)
,我校学生通过阅读报刊关注十八大开幕盛况(李显杨 摄)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