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桂林日报》:最美桂林人——大写师道钱宗范(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桂林日报见习记者 景碧锋 日期:2012-09-29 点击:17309

      “每位教师都会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在广西师大从教已47个春秋,我要说的是我对在广西师大当教师是无怨无悔的。”

 

       人物档案

       钱宗范,1937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1964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65年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广西师大宗法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钱宗范教授扎根“第二故乡”桂林,坚守教育岗位近半个世纪,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古代史、宗法制度和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代表著作有《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康乾盛世三皇帝》 、《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春秋战国史话》等。


       在广西师大王城校区南部的一座阁楼里,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钱老思路清晰地对记者聊起了以往。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坚守教育岗位近半个世纪



       51年前的1961年8月25日,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对首都15000名大学毕业生作报告时说:“你们首都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要自命不凡,不要高高在上,不要都留在北京,要到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生根开花,建功立业。”在当时听到这个报告的青年学生中,钱宗范把陈毅的话终生铭记,并贯彻到一生的实际行动中。

       生于1937年的钱宗范在旧社会生活过,他深切地感受到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得以翻身做主的幸福。1956年考取北京大学后,钱宗范只身赴京,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包括学费、伙食费,甚至寒暑假往返的火车票。其实免费上学从高中就开始了,因此,对党他一直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要报恩。从那时起,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便一直牢记在他的心中。

       1965年8月,从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钱宗范来到当时远在祖国南疆桂林的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支援广西高校建设。光阴荏苒,一晃40多年过去了。

       40多年来,师大历史系(今文旅学院)“文革”前来工作的外省籍教师20来人,除广东籍的4位以及钱老外,统统调出了广西。30年前,一位桂林籍在北京中央机关工作的老朋友愿意跟他对换工作,甚至还有回到故乡的机会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大批支援广西的外省教师调出,回到自己家乡工作,当时的历史系也有好几人虽经学校挽留还是离开了。钱老还很清晰地记得时任系主任的钟文典老师多次恳切地对他说:“我们这里需要你工作啊!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可对我说,我尽量帮你解决。广大师生会支持和欢迎你的。”因而他更加坚定地留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内在宗法和民俗研究方面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者,钱老每年都有机会去外省市开会,别人看到他的单位是“广西师大”后常问:“你不是广西人吧?怎么没有调出广西?”

       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每位教师都会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在广西师大从教已47个春秋,我要说的是我对在广西师大当教师是无怨无悔的。”

       说到无怨,他衷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和教育;谈起无悔,他感激多年来广西和广西师大的领导、群众、同事、师生对他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为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成绩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90年,中央决定颁发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当时广西师大只有一个名额。校领导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上报钱老师的材料,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核通过后上报中央批准。能成为广西师大唯一获得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这其中体现的党的关怀,师大领导和师生员工的鼓励,让钱老多年后仍然难以忘怀。



       不别亲疏贵贱———无数桃李受沾溉



       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2级的张斌对钱宗范老师的第一节课还历历在目。

      “我注定是要研究宗法、要做老师的,因为我的名字就叫——— 宗范。”在9月初刚一入学的“中国历史文化”课堂上,钱老师微笑着向大家这样介绍自己。

       一位钱老20年前的学生曾深情地回忆:“由于方言关系,起初钱老师的课有些难听懂,但不久就会被他的课深深吸引。他的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恢复研究生制度以来,钱老指导过的硕士生已经超过50人,有的已经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为区党委委员、大学党委书记,而更多的人则在不同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奉献。令钱老一直难以忘怀的是前些年一位研究生毕业时去桂林图书馆求职,图书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面试时问他:“你是北方人,桂林是个小城市,图书馆工资也不高,你为什么要到图书馆求职?”他回答说:“第一,桂林不仅山水美,文化底蕴也深厚,我爱桂林;第二,我热爱图书,图书馆工作适合我;第三,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学得足够,在桂林可以一边继续跟从导师学习,一边可以照顾年岁日高的导师。”这位学生以质朴真实的语言感动了评委,也令钱老念念不忘。

       在教学中,一些难度大的课、新开设的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时难以安排,只要工作需要,组织安排,钱老都会克服困难,勇于承担。2001年学校一些院系要开“邓小平理论”课程,请钱老主讲。他想,对大学生来说,上这门课不能照本宣科,于是他联系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并联系实际,联系自己在北京时见过邓小平同志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根据自己读大学以来对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历次社会调查,特别是到四川广安邓小平的故乡以及他战斗过的百色地区调查得到的鲜活资料和感人故事,用他满怀深情的讲述,让大家既掌握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又从内心深深感受到小平同志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一门单纯的理论课成为了师生同受洗礼的思想教育课。

       重视联系实际,重视学习历史为现实经济社会服务是钱老的又一特点。他根据系里的要求和安排,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乡村,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调查。这样做,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了解今天的农村、农民,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结束时,同学们还写出了调查报告。这一做法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他们说:“社会历史调查使我们受益匪浅,其作用已超越了历史学习本身。”社会调查中,不少同学写出了不少很好的调查报告,收录在2006年5月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一书中。涉及5个地级市12个县的《当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存在现状调查》就是其中的一篇。

        在科研探求中,钱老服从真理——— 科学、正确的结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慎重对待不同意见,鼓励争鸣、探求,不轻易肯定一方、否定一方,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钱老在谈到他的人生价值观时说“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是主要任务。能够不别亲疏贵贱,培养更多的后起之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能够不分古今中外,批判继承、突破创新,做到青胜于蓝,则事业就会后继有人,学术必将一代胜过一代。这是教育和研究工作者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也是我最大的心愿。”多年来,钱宗范教授先后出版独著、合著和教材28部,发表论文260余篇,在广西师大教师中居于前列。

        如今,退休后的钱老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聘为兼职教师,同时还任广西师大文旅学院关工委副主任。201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作为上世纪60年代一名全国重点大学的外省籍研究生,矢志不移地扎根广西,正像他所说“奉献广西是我的心愿,我将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贡献给祖国南疆的这片社会主义热土、我的第二故乡——— 广西桂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桂林人”。

 


    作    者:桂林日报见习记者 景碧锋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桂林日报》2012年8月7日大篇幅报道我校教授钱宗范的从教与治学生涯

《桂林日报》2012年8月7日大篇幅报道我校教授钱宗范的从教与治学生涯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